基于审计结果报告导向的审计教学改革探讨

点击数:885 | 发布时间:2025-05-25 | 来源:www.rasxy.com

    1、引言

    审计课程具备非常强的综合性,融合了多个学科常识,包含会计、经济法、财务管理、公司策略与风险管理、税法、计算机、统计学及审计的专门技术和办法等,内容多而复杂。通过对现有审计教程进行调查后发现,现在几乎所有些课程内容编排都是从审计的定义、注册会计师的进步历史及职业道德、审计目的、审计证据、计划审计工作、审计风险评估及应付、审计抽样到业务循环审计再到审计结果报告,大部分老师也是遵循这一思路进行课程讲授。这种方法或许合适审计理论的讲解,但极易导致学生学习思维的混乱,很难摸清审计的主线,不了解到底学了什么内容,没办法形成明确的逻辑框架。

    怎么样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这类“高深”的理论常识传授给学生,已成为高校审计教师教学的难点。因此,本文以审计结果报告为导向,重构审计课程的逻辑框架,以此为基础对审计理论教学进行重新设计:一是做好课程导入,激起学生对课程的强烈兴趣;二是调整理论教学内容,使学生形成明确的审计思路;三是改革教学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和主观能动性。三管齐下,可以保证教学成效、增强学生的审计理论常识,为审计实务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具备现实意义。

    2、基于审计结果报告的审计课程逻辑框架重构

    (一)审计结果报告逻辑框构造建

    基于审计结果报告的逻辑框架,是以审计的最后商品――审计结果报告为起点,剖析审计课程中的每个要点与出具审计结果报告的关系,由果及因,对应形成了三个常识板块:一是审计输出的结果,即审计的最后目的――出具审计结果报告;二是为了得到审计结果,发表适合的审计建议,注册会计师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置,搜集审计证据的过程,包含审计职员探寻证据过程中需要遵循的规则、可借助的方法与有关的道德和法律约束;三是注册会计师赖以搜集证据的原始资料,包含会计信息和其他信息。如下图所示。

    (二)审计结果报告逻辑框架剖析

    基于审计结果报告的逻辑框架颠覆了传统的审计教学,围绕着审计结果报告重新概念每个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这种调整不只使每个要点紧密联系起来,每学到一章都能在逻辑框架图中找到对应地方,而且整个教学安排围绕审计结果展开,知其果时必想知其然,追根溯源的本能自然被激起出来,随后再学习那些枯燥乏味的理论常识就会感觉非常有意义。在新的逻辑框架下对审计教学进行重新设计,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潜能,变被动同意为主动探索,保证讲课水平和教学成效的提高。

    3、审计结果报告导向的审计理论教学设计

    (一)做好课程导入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用来形容审计第一堂课的重要程度再适合不过了,审计课程若设计巧妙,能激起学生对整个课程的强烈求知欲,使学生愉快地进入精彩的学习过程。这样来看,对审计第一堂课的设计不只要新颖而且要具备启发性。依据新的课程框架,审计的第一堂课应该直指核心,揭开审计的神秘面纱,明确以下问题:审计的目的;审计的定义及审计的地位。对上述问题可从以下环节展开:

    1.循循善诱:用会计报告引出审计结果报告

    会计是学生很熟知的常识,会计是做账的,那样审计就是查账的。依据这个思路,首个环节用一家上市企业的财务报告和审计结果报告,前者是审计的对象,后者是审计的结果,通过对比让学生非常直观地了解会计与审计有什么区别,会计工作步骤与审计工作步骤有什么区别,并由此引出审计框架结构图,打造对审计的初步印象。

    2.各抒己见:在探讨中得真知

    在前一个环节,学生对审计已经有了初体验,但对到底什么是审计并不十分明确。本环节由教师对什么是审计进行设问,让学生自由发言,然后推荐一些名人对审计的理解,如美国的罗斯福总统、里根总统与前总理朱?F基都曾对审计发表过见解,进而引出美国会计掌握(AAA)在1973年对审计作的经典概念,按部就班,使枯燥的定义变得形象生动。

    3.层层剥离:事实是最好的证明

    审计的进步史是审计地位的直接展示。最后环节可以从南海公司事件讲起,引出审计产生的历史意义,再结合现代公司治理规范,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离别、委托代理关系的产生等,使独立审计成为现实需要,最后结合股民的案例说明审计已成为资本市场中必不可少的要紧组成部分。

    通过上述环节的教学设计,以审计结果报告为起点,以审计的社会地位为结点,不只使审计愈加形象生动、全方位展示审计魔力,而且可以激起学生对陌生常识的探究欲望,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调整审计理论的教学内容

    ??计理论部分一般包含审计与鉴证、审计准则、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审计目的与审计证据、审计技术与审计程序与审计结果报告,这类理论常识涉及了很多审计专业术语、条约等准则原文,读起来拗口生涩,不容易理解。但这类理论常识不止是审计教学的重点,也是审计课程体系的难题。基于以审计目的为导向的逻辑框架,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更符合逻辑递进原理,根据每个要点与审计目的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将审计课程理论部分的教学内容调整,如表(1)所示。 依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101 号》规定,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的是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提供合理保证,出具审计结果报告。这样来看,审计职员为了对财务报表发表适合的审计建议,需要搜集充分适合的审计证据,作为发表审计建议的基础,那样审计职员工作的过程,也就演变成了搜集证据的过程。因此,假如说审计工作的目的是出具审计结果报告,那样审计工作的核心就是搜集审计证据,审计工作是围绕证据而展开。这是在整个基础理论的讲授中需要贯彻的主题思想,以便于让学生时刻意识到审计证据的价值和意义。

    既然审计的结果是找证据出报告,可以通过设问的方法将“获得证据应遵循的规则――审计准则;注册会计师应遭到的约束――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和法律责任;搜集证据的方法――八个审计程序、审计抽样技术、计划审计工作、风险评估与风险应付”这类独立的要点串连起来,帮助学生理解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引导学生认清每一个要点在逻辑框架图中的地方,可以防止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迷茫现象。

    (三)改革教学办法

    审计课程具备较强的专业性和综合性,现阶段的大多数审计教程都是以审计准则为依据,很多定义和办法都是以准则原文的形式出现,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审计学原理,课堂上仍以解说教程和训练为主的满堂灌方法,学生非常难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其结果会致使师生陷入“学生不想听→老师上课没兴致→学生更不想听”的怪圈,更没办法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因此,怎么样改变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办法,是审计教学改革无法避免的事实。对审计理论教学办法的改革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1.课前筹备

    俗话说:“机会一直留给有筹备的人”,让学生进行课前筹备,是理论教学顺利推行的首要条件和保障。学生的课前筹备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因为审计理论部分基本上都与审计准则原文有关,因此,在学习审计有关的要紧定义时,需要学生课前搜集相应的准则原文或法律条文,找到这类要紧定义、原则或办法的出处;二是搜集审计进步经历中与所学审计理论有关的典型案例。通过这两方面信息的搜集,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与审计准则或法律规范有深入的接触,其次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剖析判断的能力。

    2.课堂推行

    没奖励和约束机制的规范等于一纸空文,假如好的课前筹备,得不到教师的奖励和回话,也非常难持久进行。因此,课前筹备的成效怎么样需要通过课堂推行环节加以巩固。同时,为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师要转变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和提问,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在互动和交流中同意新常识,得到启迪,让枯燥乏味的理论学习变得生动活泼。具体如下:第一,引导学生回顾基于审计目的的审计课程逻辑框架图,并找出目前所学常识在逻辑框架图中的具体地方,与与审计目的的逻辑关系。第二,检查课前筹备的效果。按不同状况可使用提问、讨论、小组上台展示等方法进行。最后,由教师对本节的重难题进行补充说明,对于学生使用的案例进行点评总结,在课时允许的状况下可以提供补充案例。在课堂上推行以上教学环节,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常识、思想与才华的平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与考虑的兴趣,不只有益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让教师在一同讨论中获益匪浅。

    3.课后评分与反馈

    学生受常识储备的限制,并不可以全方位深刻地把握审计课程中的重难题,但可以在持续的教学实践中遭到启发和帮助。因此,在课后进行小组评分与教学反馈,不只能够帮助学生考虑课堂上的师生交流环节,而且能够帮助教师通过课后感想知道学生的真实想法,改进教学过程。具体操作如下:由每一个小组根据小组评分表,如表(2)所示,从案例与理论常识的有关度、案例剖析的广度和深度、案例有关问题讲解的合理性,与案例设计及表达流畅度四个角度,对参与互动的小组进行评分,并写不少于200字的课后感想(包含对教学环节的建议和建议)。小组评分的结果可以作为过程考核的一部分,课后感想可以帮助教师准时调控和矫正,以提升教学成效。

    4、结语

    高素质审计人才的培养不能离开审计教育,假如对审计理论的教学还停留在传统思路上,审计人才培养的目的就非常难达成。审计理论作为审计实务的理论指导,扎实的理论基础是提升实践能力和审计水平的首要条件和保障。因此,加大审计教学研究,改变教育水平,增进教学成效,充分缩小审计教育与市场需要之间的差距具备现实意义。本文以审计结果报告为导向,打造审计课程逻辑框架,积极探索审计教学改革路径,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成效,为社会提供专业的审计人才。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事人才网(https://www.xftgo.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事人才网微博

  • 中国人事人才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