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伴随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的程度不断加深,中国进出口贸易规模愈加大。据统计,2013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4.16万亿USD,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这样庞大规模的进出口贸易,自然需要很多高素质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为之服务。于是,不少高校纷纷开设国际贸易专业,这是高校主动因应市场需要采取的手段。但笔者调查发现,该专业的教学成效总体来讲并不太理想,这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水平。
2、现在国贸专业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
虽然是应用型的学科,但不少高校的国际贸易专业仍然偏重理论教学,忽略实践操作。第一,对于理论课而言,不少老师没非常不错地做到理论联系实质进行解说,所以学生听起来很抽象,也很枯燥。第二,对于实践课而言,不少高校缺少校外实习基地,有的甚至连校内实践教学条件都不拥有。在此背景下很多老师在实践操作型的课上也只不过做到“演示+做题”,少有高仿真度的实践操作。第三,有的老师虽然在讲课过程中加进了不少案例剖析,但多数案例已经相当陈旧,与国际贸易的最新实践相脱节,也与最新的国际贸易惯例不符。
(二)“双师型”师资缺少
国贸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就需要教师不只要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很熟知进出口贸易这一行业,要拥有较强的实践技能。但现在高校招聘师资走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过分重视学历,学历越高越优先录用。却不知学历越高的老师,绝大部分是从“校门”到“校门”,根本没从事过实质的外贸工作,甚至连一般性的专业实习都没历程过。还有的学校由于师资紧缺,让一些根本不是本专业出身的老师来给学生上课,其实践经验更无从谈起。
(三)教学办法老套,课堂氛围沉闷
据笔者察看,不少老师上课仍然沿袭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办法,仍然习惯于一个人“表演”。这种教学模式的特征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同意常识,师生之间缺少有效的互动。实践证明,其成效并不好。另外,不少老师不想用多媒体上课,仍然习惯于用笔在黑板上一个字一个字地书写,其办法老套、进度缓慢,根本吸引不了时下喜欢电子商品、喜欢快步伐的大学生。
(四)人才培养策略问题多
在一些新升本的高校,因为专业设置的历史短,方方面面还不健全,譬如人才培养策略,基本是照搬老牌高校的人才培养策略,生搬硬套,贻笑大方。大致说来,人才培养策略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人才培养目的大而全,没自己特点。事实上,每一所高校都有自己独特的定位,作为国际贸易专业来讲,人才培养策略需要服从学校的办学定位。二是课程内容重复,浪费师生时间和精力。比如,某校一涉外专业先开了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贸易实务两门课程,后来又开一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这在内容上是重复,完全没必要嘛。三是课程先后顺序不合逻辑,譬如有的课程需要有一些先修课,那就要把先修课程放在前面上,然后才能上这门课程。但在人才培养策略中却遗憾地出现了如此的逻辑问题。四是课程和课时设置过多,学生学习任务太重。笔者发现,有的高校一个学期给学生排十几门课,每周上课30多节,学生天天除去上课还是上课,根本没自由时间。学生天天都非常疲倦,学习状况不佳,有的学生索性逃课,试问如此怎么样能保证上课水平?五是实践教学课程得不到看重,表目前它对实践教学的课时安排太少;没明确具体的、具备可操作性的实践教学策略;实践教学的形式单一等等。
3、对国贸专业课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提升对实践教学重要程度的认识
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国际贸易课程需要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程度。实践教学不只能够帮助学生对理论常识的理解,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好的动手能力,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增强学生的就业角逐能力。在高等教育角逐日趋激烈和就业重压不断增强的形势下,加大实践教学看上去非常重要,这一点需要在学校各级领导和国贸专业教师中形成共识。只有统一了认识,才能顺利地进行课程改革。
(二)健全人才培养策略
人才培养策略直接引导着专业教学,也决定着人才培养水平。因此,需要由主管教学的各级领导亲自组织专任教师重新制定和健全人才培养策略。要从学校办学定位出发,从经济社会的需要出发制定人才培养目的,切忌大而全;要合理设置课程体系,防止重复设置课程,防止颠倒课程开设的顺序;要把实践教学的重要程度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些高度,明确实践教学的课时、实践教学的形式、实践教学的目的体系及实践教学的考核标准等等;合理压缩课程总量和每门课的课时数,为学生留下充足的自学和进行研究的时间。
(三)尽快扩大“双师型”教师队伍
国贸专业具备的强实践性,需要任课教师具备丰富的行业工作背景。但现在不少地方高校正头痛的问题就是“双师型”教师紧缺。迅速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坚持“引进与自我培养”相结合的双管方案。一方面,高校人才招聘需要舍弃一味追求高学历的错误做法,要在“学历”与“实践资历”中进行权衡,招聘条件需要对社会上具备丰富工作历程的人才倾斜,同时需要提升他们的待遇,使他们可以安心地在高校任教。假如实在不可以引进具备外贸企业工作历程的教师,可以考虑柔性引进在外贸行业工作的资深专家按期来校讲课。其次,学校也要加大“双师型”人才的自我培养。这是由于高校待遇较以外贸企业有较大的差距,社会上符合需要的人才可虽然不少,但他们未必都想到高校工作,因此单纯寄期望于从社会引进人才并不靠谱,学校需要专门拨出一笔资金,用于委派教师到外贸企业进行肯定期限的顶岗实践训练。
(四)构建多途径、多形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现在的实践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成效非常不好。大家应当打造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平台,全方位地保证实践教学目的的达成,以实践教学改革带动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成效的整体提高。一是进行校企合作,直接在外贸公司打造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按期进公司轮岗实习。二是在校内打造高仿真度实训室,让学生全程进行练习。三是进行简单的课堂模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一个人充当一个角色,让他们一同模拟完成某项外贸业务。四是按期组织学生去海关、商检局、外汇管理局、运输公司、报关行、码头等单位进行参观学习,让学生熟知这类单位的业务范围和业务步骤。五是鼓励学生借助寒暑假接触一下电商或边境小额贸易,独立地训练一下自己。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切实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而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五)改革教学办法,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陈旧老套的教学办法,学生根本不感兴趣。各位老师要积极跟踪世界上最新的教学改革成就,并积极进行尝试。学生对于新鲜事物总是有着浓厚兴趣,新的教学办法多半能获得好成效。现在比较时尚的教学办法主要有“颠倒课堂”教学法、微课、探究式教学等等,大家都可以去试试看看。
总之,国际贸易专业课教学成效的提高,需要从资金、人才和培养策略诸方面进行综合改革,切实提升教学成效,以保证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为学校专业进步作出贡献。